李尉郎,天晴設計創意總監,同時也是Milife迷生活的設計總監、Dr. WOW Design Lab(哇博士設計實驗室)主持人,以及台灣設計師週策展人。參展與獲獎經歷豐富。法藍瓷陶瓷設計大賽所舉辦的設計師講座,第一場便邀請到設計才子李尉郎先生,與大家分享「有限設計,無限創意」,文章分為上下兩篇,述說如何在有限的設計環境與條件中,發揮無限的創意,創造更多可能。
〈無限創意,培育靈感的故事〉
創意從哪裡來?事實上,創意來自於文化,而文化的定義,隨著時代的變遷,已昇華為更多元的面貌。融入你我的生活中。
過去,我們認知的文化可能是古蹟保存、歷史博物館、古物收藏等等,現在,文化更可以走入生活,如宜蘭的傳統藝術中心,便是使文化更親民的「生活博物館」;又如台北當代藝術館,成功的發揮古蹟再利用的特質,MOCA Taipei 繽紛了多少個台北的夜晚;而傳承千年風華的故宮博物院,也以古物典藏為原型,推出一系列「Old is New」文化創意商品公仔,活潑可愛。
未來,在台灣這塊寶島上,文化還有更多可能,生活博物館,不止帶給大家遊憩的好去處,也是一種文化特色的展現;而古蹟再利用,有著未來協助產業轉型的可能性。文化創意商品,更在帶動經濟的同時,建立國家形象與族群自我認同。
所以,文化應該從生活開始。文化創意設計,就是從自己的生活、環境長出來的設計;品茗泡茶是文化的表現,但不如來杯珍珠奶茶,也許讓我們的文化創意,從一杯珍珠奶茶開始!
文化創意設計的定位十分廣泛,今天我們以同心圓為例。設計幾乎包含了所有生活的範疇,是最外圈的圓。接著是文化創意,最後中心才來到藝術的層面。在文化創意中很具代表性的,便是瓷器工藝。
許多人都有一種迷思:工藝等於傳統嗎?木工、竹藝、陶藝、石雕、金工等,都予人傳統產業的印象。但其實不然,當代的台灣工藝擁有全新的面貌。例如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所推動的品牌「Yii」,便是一個顯著的例子。「Yii」音同「意」及「藝」,融合了創意、工藝及藝術之意涵。將精緻的工藝作品帶進日常生活。
那要如何將文化轉化為設計呢?以下獨到的心法,讓設計師具象轉抽象、以產品表現文化的秘訣!
心法一:圖象元素的轉化
引用傳統或文化上具體的圖像、符碼、色彩…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式設計上,例如《雙錢墜飾》與《冰裂花窗》系列產品,便是將中國傳統建築中的花窗應用到項鍊與書檔設計中。
心法二:意象或情境的轉換
借用了某些我們熟悉的圖象或元素,重新轉換出新的意象、情境或型態。好比說《隨身花窗》系列產品,便是將花窗概念,轉換為「電腦與電腦的溝通之窗」所做的隨身碟設計,優雅中又帶著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
心法三:工藝技法的延續與創新運用
延續古法或傳統技藝的優點,融入現代的商品設計,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個性與優勢,產生新的設計感受。比如《藍染時尚牛仔褲》系列,在流行的衣飾中發揚了傳統工藝的美好。
心法四:行為與使用意境的詮釋
運用設計帶出人們的行為、習慣或重現文化意境的氛圍。人們有許多下意識的行為,例如撿拾落花,李總監便以「拾起一枝五月雪」為題,設計了一款桐花包。讓忘不了五月繽紛的人們,可以將桐花的美好隨時帶著走。
心法五:風俗民情或生活習慣的延伸
運用設計,使人們在使用產品時,體驗生活習慣,或是聯想到不同的風俗民情。相信台灣的朋友都有闔家一同過中秋節的經驗吧?將撥雲見月、舉杯對月的概念延伸到設計上,李總監又提出一款《見月》點心杯盤組,讓人們舉杯時,就憶起歡樂的賞月時光。
心法六:創意再發現
最後一點,是藉由各種創新的可行性,融合不同的創意元素、設計手法,帶出文化創意的多樣性。例如將用完的寶特瓶再利用的《窗花瓶》系列產品與《藍染音樂馬克杯》,都是寓趣味於設計中的好例子。
文化創意產品的關鍵要素,包含了所欲傳達的主軸訊息、創造性、經濟規模、美感以及藝術性這六大項目。設計師必須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而能夠感動別人的,才是有價值的創意。看了這麼多精彩的創意後,還想了解如何將創意轉化為產品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