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拿到上周所購買的品牌大師佐藤可士和新書,一直很納悶書籍裝訂方式,以為是瑕疵品,但仔細一看,是傳統的法式裝訂方式,必須用裁紙刀一刀一刀割開後才可閱讀。雖然裁到最後會有很多疑問,這是整人的遊戲嗎?回歸到傳統,對於前輩們賜我們的革新,更便利的生活,獻上尊貴的感謝。
剛拿到上周所購買的品牌大師佐藤可士和新書,一直很納悶書籍裝訂方式,以為是瑕疵品,但仔細一看,是傳統的法式裝訂方式,必須用裁紙刀一刀一刀割開後才可閱讀。雖然裁到最後會有很多疑問,這是整人的遊戲嗎?回歸到傳統,對於前輩們賜我們的革新,更便利的生活,獻上尊貴的感謝。
舊金山當地攝影師 Timothy Archibald 的兒子
是一名自閉症(autism)兒童,為了更了解兒子
的內心世界,他決定用最擅長的工具 – 相機去探索,
並完成了一系列名為「ECHOLILIA / Sometimes I Wonder」
的攝影作品。
除了希望作品能作為他與兒子間的溝通橋樑,
同時也呼籲大家能提供這些"星星的孩子"更多關愛。
看更多Timothy Archibald
http://www.timothyarchibald.com/
轉貼自:瘋設計
英國插畫家Adrian Johnson創作了這些可愛的台灣旅遊插圖,逸趣詼諧的手法表現出台灣的風景、建築、美食與文化的觀光價值。
文章轉貼自http://creativeroots.org/2012/01/taiwan-tourism-illustration/
厚禮牛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HolycowDesignStudio
她直言喜歡創作極其複雜與精細的剪紙圖案,尤其喜歡在輕而薄,且未著色的宣紙上雕琢出紛繁的細節與樣式。「宣紙能夠喚起許多歷史與回憶,在宣紙上剪裁就像同兒時的玩伴一起工作。看似脆弱的材質卻是錯綜複雜藝術形式的載體,這樣強烈的對比才能表達出發人深思的涵義。」
李寶怡(Bovey Lee)接受中國ROUGE雜誌採訪 節錄
美國紐約攝影師 Jon Shireman將各種花卉浸泡在液氮中約30分鐘,讓其冷凍硬化,然後快速地砸向堅硬的桌面,用高速攝影機記錄它們的整个破壞過程,最終定格在花卉的碎片。
文章轉貼自http://www.paiandesign.com/archives/6281.html
法國攝影師 Cristian Girotto“内在的小孩”(innere Kind)系列攝影作品-小孩的身體,但卻配以修飾過的成人面孔,造成視覺上有趣的景象。
文章出處:http://art.paiandesign.com/archives/41.html
TOYOTA-玻璃器官。廣告主要是突顯出"人類的脆弱性"的概念。模型本身和內部器官製作都是由一個三人組成的吹玻璃團隊所製造。運用他們非凡的技能,他們創造了所有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臟,腎臟,肺和食管。
同時,"玻璃器官"也贏得了6項大獎,在澳洲作家及藝術指導獎,澳大利亞最負盛名的廣告獎項。
youtube影片:http://youtu.be/wkzTb2d6wYc
圖片來源:http://www.behance.net/gallery/TOYOTA-GLASS-ORGANS/7943511
釘子和線反覆的交錯製造出畫面,也是一種另類的創意手法。
圖片來源:http://www.behance.net/gallery/Affinity-Wealth-Management/8448693
攝影師James Friedman本人不打高爾夫,但卻有著非常有趣的高爾夫球收集嗜好。有天他因為好奇,決定將高爾夫球從中剖半,卻發現高爾夫球的內部五彩繽紛。從此他迷上解剖高爾夫,並拍了一系列名為"室內設計"的高爾夫球攝影作品。
有的球剖開後是像你會在顯微鏡裡看到的微生物,有的則像是冰淇淋或是優格之類的甜點
文章出處:http://onefunnyjoke.com/%E8%A8%AD%E8%A8%88/%E8%B6%85%E7%BE%8E%EF%BC%81%E5%8E%9F%E4%BE%86%E9%AB%98%E7%88%BE%E5%A4%AB%E7%90%83%E8%A3%A1%E9%9D%A2%E9%95%B7%E9%80%99%E6%A8%A3/?utm_source=fj&utm_medium=website&utm_campaign=topSlide
讓人目瞪口呆的文字設計
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平面設計師-Jeroen Krielaars。這是是他為sideproject 下的項目Animography做的一組motion字體。
網站內有更多令人目瞪口呆的影片http://www.calango.nl/categories/animated-typefaces/franchise-animated
Carlo Giovani是一位來自巴西聖保羅的藝術家,他那犀利的剪紙手藝造就了很多讓人過目不忘的作品,同時也把巴西藝術家對色彩鮮豔的控制力充分融入了自己的剪紙模型中。
文章出處http://www.wearegages.com/blog/?p=9306
文章出處http://onefunnyjoke.com/%E8%A8%AD%E8%A8%88/%E5%8D%A1%E5%93%87%E4%BE%9D%EF%BC%81%E4%BB%80%E9%BA%BC%E9%83%BD%E8%A6%81%E8%A6%AA%E4%B8%80%E4%B8%8B%E7%9A%84%E6%97%A5%E6%9C%AC%E5%B0%8F%E5%A5%B3%E5%AD%A9/
使用 6500張CD、 花費200 小時以上、 6位拍攝人員,利用藝人的作品CD來堆砌成藝人的樣子。
文章出處:http://www.wearegages.com/blog/?p=10822
法國藝術家Thomas Lamadieu就"天"取材,從這些不完美的天空縫隙中,畫出了各種美好、充滿童趣的作品。
文章出處:http://onefunnyjoke.com/%E8%A8%AD%E8%A8%88/%E6%AE%98%E7%BC%BA%E5%A4%A9%E7%A9%BA%E8%A3%A1%E7%9A%84%E7%AB%A5%E8%A9%B1%E4%B8%96%E7%95%8C/
據說在這個世界上,會有一位長得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去掉八點檔劇情那突然蹦出來的兄弟姊妹不管,這機率我想大家都抱著存疑的態度吧~不過這位加拿大攝影師François Brunelle, 對於每個人是否在這個世界都有相同的臉倒是相當的感興趣,這幾年來他一直進行著叫做「I'm not a look-alike!」的攝影計畫。
François Brunelle 募集了上百組長相相似卻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們來工作室中(很多人甚至還是第一次碰面),讓它們做出相似的打扮拍攝,作品全以黑白影像的方式呈現,讓大家專注在他們的臉上。
文章出處:http://www.vivomia.com/mias-talk/graphic-design/592
1958 年在澳洲墨爾本出生的榮‧穆克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的藝術教育,完全自學的他曾經有 20 年的時間幫電視節目和廣告製作人偶模型,一直到被著名收藏家薩奇(Charles Saatchi)發掘,並邀請他參加 1997 年的年輕英國藝術家聯展「Sensation」,他展出縮小逼真的《長眠的父親》(Dead Dad)獲得好評,才正式進入藝術界。榮‧穆克對於使用媒材和技巧的掌握,當然是他作品吸引人之處,但不只於此。
2009 年創作的《飄浮》將人形雕塑懸掛在一如池水的藍色牆上,不由得讓人想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當然也有一些作品很容易看到藝術史的引用,像是《飄浮》(Drift)那個穿沙灘短褲、戴墨鏡的男子,雙手平攤在充氣床墊上曬太陽。這件雕塑懸掛在一片如泳池池水的藍色牆壁上,觀者需要微仰著頭欣賞;奇妙的是這個平凡男子的姿勢和觀看情境,卻讓人難以避免的想起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又或者《年輕人》(Youth),一個年輕黑人男孩驚訝地掀起衣角,觀看自己胸腔下方的傷口,榮‧穆克說,他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於巴洛克畫家卡拉瓦喬的《聖托馬的懷疑》。
第一眼見到榮·穆克的雕塑作品,除了驚人的逼真程度,尺寸的變化也是在心理上產生衝突感的重要原因。比真人大或小上許多的雕塑,改變了觀看的距離,以及在空間裡的關係。當我們看到放在地上的巨大手掌,像隨時可以活動起來,又或者栩栩如生的迷你人物,像是有體溫心跳,很容易湧現一股熟悉又怪異的感覺,而這些人物的逼真,更容易讓人對作品情境產生認同感。
所以雖然榮‧穆克的作品和美國超寫實主義雕塑家韓森(Duan Hanson)很相似,帶著普普藝術精神,把日常生活場景放入藝術中;但不同的是,榮‧穆克在看似極為平凡的人物對象中,抓到充滿戲劇的張力的一刻,而這樣的張力也只有觀者在細看下才能產生,像是電影停格的一刻,充滿敘事和想像空間,顯見藝術家不僅捕捉外觀,更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有非常細膩的觀察。
榮‧穆克以自己沉睡時的臉孔創作了這件誇張比例的《面具2》。(Photo credit: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
且不論藝術史典故是否能讓作品更深一層意義,或只是對明眼人的一種示意,在榮‧穆克作品中,最重要的、以及他最吸引大眾的,除了高超的寫實技巧,還有對人性和情感的細膩揣摩,所以即使嚴格來說並沒有觀念上的創新,但回歸到人類最初始的提問和藝術技巧,在當代藝術中卻仍然有其獨特的魅力。
轉載自: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483&type=1
一天中最難的事情就是每個人一早必須面對的第一件事-起床。
下面九張海報圖解了為什麼起床這麼難,相信可以引起不少人的共鳴。
在國外,每當進到教堂,你是不是也會忍不住抬起頭,看看教堂天花板上莊
嚴而華麗的裝飾藝術或是建築結構呢?來自紐約的攝影師Richard Silver 拍
攝了一系列垂直的全景圖,直幅的全景照,讓人一覽無遺教堂天花板的建築細
節,顛覆了我們對全景照片的印象!
國外的教堂真是美的令人讚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