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130514180109  

1958 年在澳洲墨爾本出生的榮‧穆克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的藝術教育,完全自學的他曾經有 20 年的時間幫電視節目和廣告製作人偶模型,一直到被著名收藏家薩奇(Charles Saatchi)發掘,並邀請他參加 1997 年的年輕英國藝術家聯展「Sensation」,他展出縮小逼真的《長眠的父親》(Dead Dad)獲得好評,才正式進入藝術界。榮‧穆克對於使用媒材和技巧的掌握,當然是他作品吸引人之處,但不只於此。

3614747_r2sa6bs_l

2009 年創作的《飄浮》將人形雕塑懸掛在一如池水的藍色牆上,不由得讓人想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當然也有一些作品很容易看到藝術史的引用,像是《飄浮》(Drift)那個穿沙灘短褲、戴墨鏡的男子,雙手平攤在充氣床墊上曬太陽。這件雕塑懸掛在一片如泳池池水的藍色牆壁上,觀者需要微仰著頭欣賞;奇妙的是這個平凡男子的姿勢和觀看情境,卻讓人難以避免的想起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又或者《年輕人》(Youth),一個年輕黑人男孩驚訝地掀起衣角,觀看自己胸腔下方的傷口,榮‧穆克說,他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於巴洛克畫家卡拉瓦喬的《聖托馬的懷疑》。

第一眼見到榮·穆克的雕塑作品,除了驚人的逼真程度,尺寸的變化也是在心理上產生衝突感的重要原因。比真人大或小上許多的雕塑,改變了觀看的距離,以及在空間裡的關係。當我們看到放在地上的巨大手掌,像隨時可以活動起來,又或者栩栩如生的迷你人物,像是有體溫心跳,很容易湧現一股熟悉又怪異的感覺,而這些人物的逼真,更容易讓人對作品情境產生認同感。
 
所以雖然榮‧穆克的作品和美國超寫實主義雕塑家韓森(Duan Hanson)很相似,帶著普普藝術精神,把日常生活場景放入藝術中;但不同的是,榮‧穆克在看似極為平凡的人物對象中,抓到充滿戲劇的張力的一刻,而這樣的張力也只有觀者在細看下才能產生,像是電影停格的一刻,充滿敘事和想像空間,顯見藝術家不僅捕捉外觀,更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有非常細膩的觀察。3614755_5yevvhs_l  3614769_3wmreb6_l  

榮‧穆克以自己沉睡時的臉孔創作了這件誇張比例的《面具2》。(Photo credit: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

且不論藝術史典故是否能讓作品更深一層意義,或只是對明眼人的一種示意,在榮‧穆克作品中,最重要的、以及他最吸引大眾的,除了高超的寫實技巧,還有對人性和情感的細膩揣摩,所以即使嚴格來說並沒有觀念上的創新,但回歸到人類最初始的提問和藝術技巧,在當代藝術中卻仍然有其獨特的魅力。

轉載自: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483&type=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設計 榮‧穆克
    全站熱搜

    Holycow 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