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查爾斯

一個設計若能在第一時間讓使用者產生親切感,就能創造讓人想進一步了解的好機會,而日本的「擬人化設計」在這點上還真是做得徹底。

最早是先看到上面這個香蕉先生的設計,那個看起來欠扁又讓人喜愛的表情,激起了我想要近一步了解的欲望。

基本上,一個人物眼睛只要畫成像上圖那種瞇起來的朦朧雙眼,他的「欠K度」馬上就會直線飆高。但讓我比較好奇的是它鼻子的畫法,所以做了下面一點小小的研究,想了解在什麼狀態之下「欠K度」最高

 

(以上不同的人得出來的結論可能會有些微不同。)


但更讓我佩服的,則是香蕉先生的詳細角色背景設定,非常的詳細:會用手機、載寵物開車兜風、打網球、最愛收集太陽眼鏡、還有專屬的飛機和空姐服侍,更是家族企業的品牌經理…。

在這樣的設定之下,這個香蕉先生不再只是一個商品,而是一位活生生的人,這種「擬人化」的手法一下子就為商品增加了許多「親近感」:我們對於「人」的認同總是高於對於「物」的認同。


而我覺得,有3個階段性的方法,可以強化一個商品的「擬人化威力」:

(1) 角色設定:這是最直接的方式,將角色的個性與生活透過簡短的介紹描述出來,如上面的香蕉先生,有他自己的個性介紹、生活剪影,以及他自己的同伴。

(2) 說故事:為這個商品(角色、造型…)說一則專屬於它的故事,比如說很熱門的武者剛彈(頑馱無)系列,每一隻剛彈在他的盒裝當中,都會有屬於他的漫畫片段。因為買這個商品的人在看故事的同時,也等於一同參予了這個角色的生活,因此創造出了認同感。

(3) 做「真」的事:這是更後續的方式,讓你的虛擬角色在現實世界做「某身分」會做的事,比如說開個畫展、出張CD等等。像日本札幌電視塔的吉祥物電視塔爸爸就使用了這點,除了讓電視塔的形象用一位大叔來表現以外,還讓他出了自己的CD!而像Water Man也是屬於這個階段,先是用了虛擬角色來代表多喝水礦泉水,之後這角色還透過真人的扮演,在現實生活中當了歌手。

也就是說,我們要強化一個事物的親切感,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用一個有故事的角色來代表它,也就是吉祥物的進階版,代言人的虛擬版。

比如說你要推廣「醫生」的親近形象,你就可以用像是「口罩大叔的日常生活」、「熱血醫男的白色九層塔」之類的角色設定與故事來打動人,來取代一張海報上有著醫生的親切微笑,或者是醫生照顧病人的故事等等直接的方式。

而親近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角色塑造得像是我們身邊的一位朋友,過著與我們有著共鳴的生活。而當商品變成是消費者的朋友,那麼商品被「邀請」到家裡長坐的機率也就大大提升,若是對方再「好客」一點,那十個八個帶回家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哦!

arrow
arrow

    Holycow 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